目前,一场堪称史上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交通市场整治已经展开。从3月5日开始,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以下简称“百日行动”)。
据了解,本次“百日行动”几乎调动了交通运输管理的所有单位和部门,以最大决心、最大动作、最强力度坚决遏制交通运输事故高发频发势头,确保桂林交通运输安全稳定。
整治交通违法超限超载——— 从重查处百吨王
“你好,您所驾驶的车辆涉嫌超限超载,请出示驾驶证和行车执照,接受检查。”3月5日凌晨,整治道路交通严重违法行为和治理超限超载专项行动已在桂林各公路上展开。
交通管理部门将联合属地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每月集中开展10日以上“打非治违”行动,每月1日、15日为全市集中整治统一行动日。
据了解,在桂林设有超限检测站的县(市)实行交通、交警、安监等部门驻站联合执法,开展24小时全天候执法行动,其余县(区)在公布的超限检测点联合开展治超行动,强化对高速公路入口、普通公路重点路段的流动联合执法。
交管部门将严厉查处货车超限超载行为,从重查处“百吨王”车辆。这些超重的大货车会给各部件带来超负荷的压力,而且超重时比正常载重时惯性要大得多。如果按正常载重的经验来操作车辆,很容易导致车辆失控侧翻,引发致命的交通事故。
清除运输企业和车辆隐患——— 清零所有违法违章行为
据了解,今年春运期间,公安部曝光了全国十大高风险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其中桂林市鑫宇汽车客货运有限公司名下违法车辆占比97.1%,2018年全年违法总量920起,车均违法8.9起,被列为全国十大高风险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之一。
针对一些企业的高运输风险,交通管理部门展开了道路运输企业、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专项行动。要求这些企业马上制定并执行控制交通违法违章行为工作方案和承诺书,交通管理部门对企业名下车辆逾期未检、逾期未报废、交通违法未处理、驾驶人驾驶证逾期未审验、逾期未换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限期整改,逐一销号并进行督查,实现违法违章行为全部清零。
同时,凡因车辆交通违法违章被桂林市、自治区相关部门通报或交通违法未处理被公安交警部门通报的运输企业,采取收回车辆牌证、暂停新增运力、集中教育培训、停业整顿等限期整改措施。也就是说,企业不处理交通违法或不整改到位,就会被无限期停运。
全民宣传营造交通新环境——— 曝光重点车辆违法行为
“2019年2月26日—3月4日,桂林国宇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车牌号为桂C30010的车辆违法12次之多;桂林市新榄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车牌号为桂C77313的车辆多达11次违法;桂林市冠达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车牌号为桂C32666的车辆违法10次。”这是本次百日行动开始以来,桂林交警部门曝光的第一批客运交通违法重点车辆。
据了解,百日行动将在主流媒体、新媒体上分批次持续曝光桂林的“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同时不仅是交通违法,还将对车船逾期未检、逾期未报废、交通违法未处理,驾驶人驾驶证逾期未审验、逾期未换证等行为及典型事故案例,以及事故处理结果、追究企业及个人责任情况予以曝光。
同时,交通有关企业在客运站(场)、港口码头、物流园区、企业驻地、建设工地、事故多发地都将悬挂安全标语、设立宣传栏、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安全行车宣传单,向广大司乘人员和驻地工作人员开展安全行车宣传教育。
展开企业主体责任巡查——— 培训弄虚作假最少罚2万
市交通运输局介绍,“百日行动”内,将重新审核企业经营资质,重点检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机构人员设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等情况。在重新审核期间,暂停交通运输企业(包括客运、货运、驾培等行业)运力的新增,达不到安全生产资质条件,责令限期整改,直至审核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以后才予恢复新增运力审批。
同时开展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排查专项行动,推广使用“互联网+安全培训”应用APP,突出抓好事故的警示教育和应急能力培训,引导全体驾驶员主动参与事故案例分析,切实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由交通运输部门对企业开展教育培训检查,如果发现安全学习教育弄虚作假、教育培训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视情节轻重给予2-5万元罚款、停产停业整顿等处罚。
专项治理道路安全隐患——— 排查所有道路桥隧隐患
在全桂林范围内,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将开展公路、隧道、桥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公路事故多发点段专项治理,加强公路桥梁隧道安全防护设施、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加强工地安全监督管理,凡存在施工行为不规范、违章操作严重影响项目建设工地安全的安全隐患,将被要求停工、限期整改,确保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杜绝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尽快完成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调查建库工作,同步推进村道安全隐患治理工作。
此外,桂林多部门将合力开展整治水路运输非法经营专项行动。航务管理机构联合漓管委(漓江航区)、海事等部门,加强对水运企业经营资质动态监管,对水运企业开展不定期抽查。对经营资质达不到要求、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启动约谈机制,直至取消其经营资质。
记者沈青 通讯员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