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边的居民,都非常喜欢赶海。海水潮涨潮落,等落潮的时候,许多行动缓慢的海产就被遗留在海滩上了。人们趁这个时候,去海边可以捡到各种贝类,抓到螃蟹、收集海菜等,真是惊喜多多。赶海时收获多少,和潮汛大小、天气状况都很有关系。潮汛大,滩涂面积也大,遇到南风或西南风较大就更加完美了。去赶海,人们通常全副武装,带上手套、帽子,提着铁锹。赶海时能遇到的贝类产品很多,竹蛏就是较常见的一种。
竹蛏是蛏子中个头较大的一种,它有两瓣浅褐色的外壳,闭合起来的时候,就像一小节竹竿,略张开时就像破裂的竹片。无论是纹理、色泽还是形态,都非常逼真。竹蛏壳儿薄肉丰,非常肥嫩,一直是深受人们喜爱。竹蛏会在沙滩上留有眼孔,由此可以推断其藏身的位置。向眼孔中撒盐,是引其出洞的好方法。待蛏子露头就比较容易捕捉了。还可以用铁锹挖,用铁丝钓,方法特有利弊,就看人们的习惯了。竹蛏是广温性的贝类,在我国北方辽宁、山东,在南方浙江、福建的沿海都有生产。
捕获竹蛏后,需要及时处理。这是因为竹蛏壳儿很薄,搬运碰撞很容易破碎死掉。如果混和了死掉的竹蛏,其余的竹蛏也很快死掉。这主要是由于竹蛏死亡后会有自溶显现,释放出了很多酶类。过去,竹蛏是很难长途运输的,人们多把它的肉取出来,干制后再销往外地。所以很多人都没吃过肥嫩的鲜竹蛏。不过,现代的技术发达了很多,而且竹蛏的人工养殖近些年方兴未艾,竹蛏能走入千家万户也指日可待了。
竹蛏养殖的时候,大多一年就可以成熟了。养殖蛏苗一年可以达到4厘米长左右,通常在暑天时上市,这是一年中蛏子最为肥美的时候。如果养殖到两龄,竹蛏体长可到8厘米以上,通常在春季时上市。目前,市面上的竹蛏多数还是捕获的,养殖占比并不太大,其经济前景还是非常好的。竹蛏可以烤着吃,堪称夏季烧烤食材中的网红选手。也可以白灼或爆炒,烹饪起来非常方便。中医认为蛏子味甘咸,性寒,有退热明目的功效,可以解酒、通乳,真可以称为食疗佳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