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炮艇机的起源,就不得不从AC-47“幽灵”说起,这种改装自二战C-47“空中列车”的武装运输机开启了炮艇机执行近距对地支援任务的先河,在越战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AC-119和AC-130大型炮艇机的祖先。

许多人可能以为年事已高的AC-47早已退役殆尽,或进入博物馆颐养天年或惨遭拆解回收。但其实不然,AC-47最新改型至今仍是南美哥伦比亚空军的最爱,虽然其机身制造于70多年前的二战时期,但这些“幽灵”(西班牙语Fantasmas)仍活跃在作战第一线,让哥伦比亚空军成为AC-47硕果仅存的用户,并让当地毒贩闻风丧胆。
哥伦比亚空军装备AC-47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于打击游击队和缉毒的需要,哥伦比亚空军提出装备一种能长时间在目标区域上空盘旋并具有强大对地火力的专用攻击机。美国空军在越南战场上操作AC-47的经验给了哥伦比亚人很大启发,该国从40年代开始就陆续获得了数十架C-47的民用型——DC-3“达科它”客机,把该机改装成炮艇机不仅成本低廉,更重要的是还能在丛林简易机场起降。

于是从1987年开始,一些哥伦比亚DC-3由美国承包商改装成AC-47炮艇机,机舱内装上了三挺侧射12.7毫米勃朗宁机枪,并增加了额外导航和通讯设备。由于哥伦比亚AC-47飞机几乎总是在夜间作战,所以还需增加照明弹发射器以照亮战场,由于当时该机还没有夜视设备,所以发射照明弹就等于向下方敌人宣告自己的到来。为了瞄准射击,飞行员一侧的驾驶舱舷窗安装了拆自洛克希德T-33教练机的瞄准具。哥伦比亚共改装了5架AC-47,其中一架在1988年的事故中坠毁。


虽然AC-47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但被老旧的普惠“双黄蜂”星形发动机拖了后腿,这种发动机高空性能不佳且在密集作战期间频频出故障。1993年哥伦比亚委托美国巴斯勒公司将该机升级为AC-47T,核心改进便是把星形发动机升级为普惠PT6A-67R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驱并动全新的五叶哈策尔复合材料螺旋桨,这种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超过1400马力。由于涡桨发动机重量更轻,AC-47T的前机身被加长0.9米以保持重心位置。除机身和发动机改进外,AC-47T还在机头下方安装了“星光”前视红外状态,从此无需照明弹,以及能与地面部队直接通话的额外通讯设备。

自1993年以来,哥伦比亚共委托巴斯勒公司改装了9架AC-47T,到现在已有3架因事故坠毁。AC-47T的标准机组配置为两名飞行员、一名导航员(也负责操作光电转塔和通信),一名随机工程师、三名身穿防弹衣的机枪手。在反游击任务中,AC-47T除了直接攻击地面目标外还能作为机载指挥所协调作战,该机续航时间长达10个小时,非常适合执行此任务,指挥哥伦比亚空军的“幼狮”战斗机、A-37“蜻蜓”和A-29B“超级巨嘴鸟”轻型攻击机,以及直升机联合作战。

“幽灵”在后续服役中接受了持续改进,如安装干扰弹发射器来对抗游击队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光电转塔升级到“星光”II,具有更高清晰度,增加了卫星通讯系统和GPS。飞机的火力也得到了提高,单管勃朗宁机枪被三管12.7毫米GAU-19/A加特林机枪取代,后者射速更高且不会出现勃朗宁的过热问题。其中一挺GAU-19/A还能被法制20毫米口径GIAT M621机炮取代,用于攻击硬目标。

由于AC-47T的低廉操作成本,6架“幽灵”到2014年仍活跃在一线,到2020年外界确认至少仍有3架在哥伦比亚空军服役中,其中一架上世纪40年代曾在英国空军服役,另一架曾参加了诺曼底登陆作战。AC-47T目前仍没有具体退役日期,飞机维护起来相当容易,备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哥伦比亚还拥有大量的DC-3民用客机。
正是哥伦比亚的独特作战环境以及DC-3/C-47过剩的结构强度,才造就出AC-47T炮艇机在该国的漫长服役历史,百年服役或将指日可待。